京ICP备2023000331号-28 投诉举报:315 541 185@qq.com
“房前屋后、邻里之间,小矛盾、大纠纷……司法所承担着化解矛盾于萌芽、调处纠纷在基层的重要职责,是百姓心里的‘一杆秤’。”说起调解工作,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司法局郑陆司法所所长宋耀东便打开了话匣子。
“化解矛盾纠纷,心中要有一杆秤。”5月10日,宋耀东拿出他写满的10多个笔记本,向《法治日报》记者展示了自己绘制的民情图、调解心得笔记和整理好的调解卷宗。
2022年8月的一天午后,宋耀东接待了一起交通肇事纠纷的当事人刘某。原来,王某交通肇事导致刘某父亲死亡,双方因损害赔偿始终未能达成一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王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涉嫌犯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是一方面,依法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也是王某的应尽义务,也是对死者家属的安慰和交代。”宋耀东认为,调解不仅要不偏不倚,更要凸显公平公正。
图① 宋耀东(左一)向“法律明白人”讲解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方法。
为了稳定双方情绪,宋耀东决定采取“背对背”的调解方式。他一方面安慰刘某,根据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为其计算可供参考的损害赔偿总金额;另一方面向王某解释民事损害赔偿和家属谅解法律意义。经过5天的不懈努力,双方终于达成调解协议,王某履行民事损害赔偿,刘某亦出具了谅解书。
“只有讲公心才能干正事,才能赢得老百姓的支持。”宋耀东告诉记者,老百姓最反感的就是不公平不公正,尤其是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只有讲了公心,治理才会得民心。“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这个秤砣是初心的积累,更是责任的沉淀。”宋耀东说。
此前,家住天宁区施家巷村的许婆婆在两个女儿的陪同下找到司法所讨说法。原来,许婆婆育有两子两女。根据约定,由大儿子照料老父亲,小儿子照料老母亲,赡养费4个子女共同承担。今年春节后,小儿子将自己两层房子的一楼改成门面房做生意,让老母亲从一楼搬到二楼住,除了一日三餐,其他一概不管。许婆婆已年逾八旬,每天爬楼腿脚不便,感觉儿子“没有以前孝顺了”,为此吃不好、睡不着。
送走了满面愁容的许婆婆,宋耀东琢磨,解铃还须系铃人,必须打好法、理、情“三张牌”。宋耀东主动上门,一方面缓解老人的情绪,营造宽松和谐的调解氛围;另一方面结合法律、道德和亲情等对其小儿子、儿媳进行耐心劝导,让老人在经济上得到供养、精神上得到慰藉、生活上得到照顾。
在宋耀东的一番释法说理后,许婆婆的小儿子表示愿意另寻门面,后将许婆婆搬回到一楼居住,平日里嘘寒问暖一如往日,一家人其乐融融。
“德法同行,法治与德治协同发力才能更好地扬正气、润民心、促和谐。”宋耀东说,现阶段镇里矛盾纠纷涉及拆迁、社保、合同、家事等多方面,基层调解员光靠“面子”不管用,还得摆事实、讲道理、析法律,最终达到化解矛盾、理顺民心、教育群众的效果。
邻里顺、人心聚、生活安是逐梦乡村振兴的前提,但都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宋耀东深知,要让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必须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元联动的工作机制,实现镇、村(社区)、网格三级调解的要素重组、体系重塑、流程再造,从而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
为此,宋耀东创新打造和完善“郑能量·法治堂”基层依法治理品牌,结合村域特点和文化传承,推动丰北村“小院议事厅”、查家村“化纹驿站”、郑陆社区“老娘舅协会”等调解工作“一村一品”建设。2022年,郑陆镇化解矛盾纠纷556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群众满意率100%。
图② 宋耀东(中)主持一起劳资纠纷调解。
“今天我们对这起邻里矛盾纠纷调解案例作个简短分析,我先说说,大家再谈谈各自的看法。”近日,宋耀东组织镇里20多名“法律明白人”开展案例式培训。
“经常参加这样的培训,收获还是蛮多的。”施家巷村“法律明白人”翁佳明告诉记者,如今遇到一些邻里纠纷、家庭矛盾,他也能顺利解决。
近年来,郑陆司法所在24个村(社区)培育发展了144名“法律明白人”,他们宣传法律法规、调解矛盾纠纷、传递社情民意、引导法律服务,联动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成为最为活跃的“和谐细胞”。据悉,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郑陆镇辖区诉讼案件数量同比下降14%。
“我们多做事,百姓少烦心。”忙,是宋耀东工作的常态。近年来,郑陆镇先后创成1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2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连续17年获评常州市平安镇,郑陆司法所获评“全国先进司法所”。在“法”的沁润下,一幅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画卷正在郑陆徐徐展开。(法治日报记者 罗莎莎通讯员 张杨 常州市天宁区司法局供图)